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可能会觉得一言难尽,因为2020年实在是太难了,暴击一万点的那种。不过,我们这里倒是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
2021年第一个工作日,打工人迎来的,除了今年的第一场例会,还有就是支付宝2020年账单,非常真实地记录了你把钱花到了哪里,也明明白白告诉你去年曾经多么有钱。
在2020年的时空流变中,因为新冠疫情的出现,很多人把更多时间都花在了线上:在线办公、视频会议、游戏直播、在线教育;而身处的空间则是在云端:云拜年、云健身、云开工、云出差……
就在这一年里,“云计算”正式出圈,进入大众的视野。“云上工作”、“云上生活”成为众多企业和无数普通人能够直接应用和切身体验的生产生活方式。,“云”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物理世界的天气概念,更成为日常数字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要素。
如果想要定义云计算在2020年这一年的演变进程,我们可以从时序轮回的四季当中,找到有关“云计算”的这些关键词。
疫情当前,人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出它。1月11日,我国的病毒学家张永振及其团队,率先向全世界公布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序列。
科技公司也没有迟疑。1月29日,阿里云、百度、腾讯等先后宣布免费向公共研究机构、医院、高校等开放AI算力资源,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从而帮助科研机构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如何诊断新冠感染病例,则是摆在抗击疫情面前的第二道难关。AI诊断成为疫情防控的“新兵种”。比如,阿里云和达摩院医疗AI团队联合研发“新冠病毒AI辅诊助手”,可以在20秒内准确地对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读,从而自动判断患者新冠肺炎概率,识别准确率达96%,大大提高诊断效率,减轻医生压力。
可以说,人类打响“科技抗疫”的战争中,云计算首当其冲,通过AI的力量,与医疗机构、生物技术企业一起来破解新冠病毒的奥秘。
健康码,也是这次“科技抗疫”战争下,政府借助技术手段推出的又一经典成果。随着春节后复工复产的重启,在政府指引下,阿里、腾讯先后通过支付宝、微信这两大超级入口推出健康码。这一“健康身份证”构筑起一场全民防疫的数字防线。
其中,像阿里云团队从接到开发命令到浙江全省上线健康码,只用了三天时间。值得记录的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下了阿里云全国健康码的第一行代码。
如今,在车站、店铺、公共场所,进门扫一扫健康码,成为国人生活的常态,而背后正是依靠互联网技术,筑起的一道全民防疫的数字长城。
与科技抗疫一同发生的,还有一场重构线下生活的云端场景的爆发。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民生,成为政府、企业和民众上半年面临的最严重的考验。
尽管全国整体疫情很快得以控制,但是疫情可能的风险导致几乎所有地区都严阵以待,以战时防控的状态谨慎推进复工复产。
根据统计,为兼顾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工作,我国有将近3亿员工都或长或短地体验了“云办公、“云会议”。钉钉、WPS、Zoom等远程办公、视频会议软件,则迎来海啸般的用户和流量增长。
扩扩扩扩扩容,成为这些办公软件当时的头等大事。为应对激增的数据流量,腾讯会议紧急扩容超百万核的计算资源,阿里云则在几天内支持钉钉连续扩容10万台云服务器,帮助钉钉成功抗住了巨大的流量冲击,这个数字也创下了云上快速扩容的新纪录。
虽然全国疫情在春夏之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因为疫情所掀起的这场云办公的浪潮并没有停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习惯借助远程办公软件和在线会议系统,来提升企业的数字化生产力。
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钉钉将学校课堂搬到了线上,老师通过在线讲课解题的方式来为支撑起这场规模空前的在线教育变革。这场变革背后正是云计算和5G网络的能力,成为了数亿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后勤保障。
河南南阳的高三毕业生小通和湖北宜昌的一年级女孩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上网课的场景,成为这种疫情中让所有人难忘的记忆。高考之后,因“蹭网学习”走红的小通以666分的成绩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因为云端算力所支撑的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正在显现其巨大的社会价值。
就在疫情中心的武汉以奇迹速度搭建起的火神山医院中,支援湖北医疗队前方专家组与火神山医院专家组通过5G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实时查看重症患者情况和生理数据,把医疗诊断服务送到每一位患者床前。而这场隔空战疫的背后,是华为工程师,用30小时建成5G基站,3天开通5G网络,在开通当天就完成了10多例远程会诊。
线上场景的爆发,让数亿普通人能够直观感受到云计算的力量,而在产业端,云计算也同样在塑造更多全新的场景。
在2020年的云计算市场上,各大主流云厂商不再“制造”更多新的战略概念,而是在继续发力先前制定好的云端战略。其中,阿里云仍然是国内云厂商当中更趋稳健的领跑者。
去年6月,阿里云正式发布城市大脑3.0,基于城市大脑2.0版本在对跨区域、跨部门数据应用的基础上,3.0版本更加强调数据智能,通过感知能力的强化,致力于全城市要素数据的智能化深度融合。
所谓感知能力的强化,就是将城市空间基因库链接农田、建筑、公共交通等全部城市要素。通过AI技术,城市大脑3.0可以实现交通、医疗、应急、民生养老、公共服务等全部城市场景的智能化决策。
城市“脑力”的提升带来城市“免疫力”的提升。比如,城市大脑3.0可以应对城市气象灾害:计算台风经过城市的路径做好提前预警,根据城市3D模型,预判道路积水点,标记高危建筑,通过AI外呼系统完成批量预警通知。
未来城市的所有服务、物体、空间等都将数字化。一个与物理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字孪生世界,正在涌现,借助云端算力和人工智能,城市大脑可以挖掘一座城市所蕴含巨大数据价值。
目前,工业大脑已经在钢铁、化工、水泥、电力、水务、固废、汽车、装备制造等各个产业得到应用。而在今年,AI能力在实现各产业降本增效的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比如,在钢铁行业,工业大脑3.0推出的“废钢AI定级系统”,准确率可以轻松达到行业“老师傅”的水平。在水泥生产中,工业大脑3.0的工业视觉AI能力可以排除复杂背景、光线的干扰,对火焰类型进行分类,自动完成设备的最优控制;在电力行业,工业大脑3.0的配网“虚拟调度员”通过知识图谱的学习,已经能准确完成50%的调度工作,每年为各地市公司节省上千万的成本。
与此同时,在这一年里,云计算也正在同更多传统产业结合,塑造全新的数字产业生态。比如,泸州老窖和阿里展开合作中,有和菜鸟网络物流一起搭建的可视化供应链物流系统;和蚂蚁金服合作的区块链项目,将泸州老窖年份酒上链,形成数字资产;以阿里云的云计算、中台能力为基础,建设新一代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打造新零售数字转型的标杆案例。
产业数字智能化的创新升级,实际上离不开云计算的技术能力的不断升级。我们可以看到在2020年,云计算领域众多新技术趋势正在涌现。
举个例子,去年的双11,天猫总成交额到4982亿,较去年同比增长26%,同样数据暴增的是双11庞大的订单数据流量。双11这天,阿里云抗住了58.3万笔每秒的订单峰值,其背后的技术支撑正是阿里的核心系统已经实现了全面云原生化,使得阿里云容器集群规模达到千万核,整体运维效率提升1倍,而成本则下降了80%。
无论是疫情之后云服务器的快速扩容,还是像电商海啸般的流量涌入,云原生技术成为云厂商解决弹性扩容问题的不二选择。
相较于传统IT架构,云原生架构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可扩展和灵活的特性,通过数据库、大数据、中间件、函数计算、容器服务等开放标准的云原生产品服务,有效降低企业上云的门槛,获得云原生化的技术价值。
1、在企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网络攻击的情况下,云原生安全能力正在得到释放。无缝衔接的云原生安全能力,可以作为云服务的一种,以更高安全等级和更低使用成本,支持弹性、动态、复杂的行业场景。
2、基于“数据仓库即服务”(DaaS)概念推出的云原生数据仓库产品(CDW),可以支持计算、存储节点的单独扩展、实现在查询计算时,不影响同步扩容或缩容,不发生延迟或中断,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数据仓库的架构问题,最大化体现了云原生的架构特点。
3、虚拟化正在实现的实现计算、网络和存储三大资源的池化,从而使得像在云数据中心当中汇聚的GPU、FPGA、NPU等异构加速器资源,变成企业可以在云上弹性获取的异构计算资源。
5、BI(商业智能)+AI的融合,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一体化成为大数据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人工智能成为大数据发展的终极出口。
低代码开发平台是指那些无需编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工具,其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应用开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将原有数月甚至数年的开发时间成倍缩短,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灵活迭代的价值。
2020年,微软、亚马逊、谷歌也在纷纷推出低代码开发平台或通过收购布局低代码赛道。在国内,阿里云也推出钉钉+宜搭的组合,提供了超过100项图形化的开发组件,用户“拖拉拽”开发组件,即可完成应用的搭建,不懂代码的业务人员,如HR、财务也可成为开发者。
我们关注的第三个趋势:云网一体化。“云网融合、云网协同、云网一体、网络云化”成为2020年云计算的高频词汇,云网一体化趋势正在显现。
云原生的兴起,为云网络提供了大规模、高性能、高弹性的性能升级加持。这一年,边缘计算开始应用于各行业,云网络也从1.0的云数据中心网络和2.0的云广域网络走出,边缘网络迈进,构建3.0的云边一体的网络,让边缘的用户拥有和云数据中心一样的体验。未来的网络是云网一体,应用和网络无缝集成。
经过对2020年的时空检索,云计算正在全社会各行业领域得到普及应用,不仅成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数字基础设施。
云场景的“扩列”、AI计算需求的爆发,带来了云计算的技术生长和进化。云原生成为云计算平台的新一轮升级,成为企业获取云计算红利的最短路径。拥抱云原生,将成为企业上云的主要选择,而大众也将在这些新的云应用场景中,得到更为优质的数字生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