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之旅。这场变革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企业运营模式、市场策略乃至整个商业生态的重塑。新基建,作为这一转型浪潮中的新引擎,正以其独特的力量,推动着企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彼岸加速前进。
新基建,这个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20年4月20日明确定义的概念,涵盖了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从5G基站到大数据中心,从人工智能到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的每一环都紧扣着数字经济的脉搏,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然而,数字化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益,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成为摆在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采访了成本中台BP战略财务理论的提出者,成本中台BP战略理论第一人的何国鹏先生,作为企业策略家的他提出了在新基建下企业降本增效的“成本中台BP战略”的模型理论体系,针对产品降本的“5步7控5大战略”全流程理论模型,以及提升组织效能的“5步8控5大战略”全系统理论模型,它通过集中化的管理,优化了企业的成本结构,提升了运营效率,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点。
本篇报告将深入探讨成本中台BP战略如何为新基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分析这一战略如何赋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实现质的飞跃。通过对政策环境的梳理、市场趋势的分析、风险管理的考量以及人才培养的探讨,我们将全面展现数字化转型的全貌,为企业提供一份详尽的转型指南。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对话何国鹏先生,聆听他对于新基建和成本中台BP战略的独到见解;我们将审视政策背后的深意,解读市场趋势的密码;我们将评估风险,探索机遇,为企业提供一份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战略蓝图。
记者问:何先生,您好!随着国家对新基建的定义以及实施,“新基建”这个名词家喻户晓,但是,新基建和传统的基建到底有什么区别,您能介绍一下吗?
何国鹏:好的,新基建,这个由国家发改委在2020年4月20日首次明确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系列技术和设施的集合,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体现。它涵盖了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包括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以及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关键领域。
新基建的崛起,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网络成为新的生产关系,智能成为新的生产力。新基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新基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投入、技术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基建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一些国家在5G基站建设、人工智能研发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另一些国家则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新基建的崛起,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何确保新基建的安全和可靠?如何平衡新基建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在新基建的推动下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包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何国鹏:新基建提供了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术基础,如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速的网络连接。并且新基建通过建设和升级信息基础设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必要的物理和虚拟基础设施。例如,数据中心的建设和优化为数据存储和处理提供了支持。
对产业升级来说,新基建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了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并且通过支持技术创新和研发,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推动企业创新。
对于效率来说,数字化转型通过新基建的支撑,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新基建支持下,企业能够开发新的数字化服务和产品,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如通过物联网实现远程监控和维护,通过云计算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等。新基建还强化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基于数据的决策和优化。
政府对新基建的重视和投资,为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而新基建的建设和应用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风险,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和合规性。
在全球范围内,新基建的发展水平和数字化转型的速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都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体而言,新基建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平台和创新环境,而数字化转型则是新基建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和应用场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何国鹏: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着全球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市场趋势显示,这一转型进程正迅速推进,预计到2024年,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将达到17亿美元,并在2029年增至44.6亿美元,展现出21.32%的复合年增长率。
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是数字化转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以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创新。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
技术驱动和跨界融合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另一关键因素。数字化平台的兴起,促进了不同行业间的技术和知识交流,催生了新的市场机会。从制造业到零售业,从金融到医疗保健,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动力。
行业覆盖广泛,数字化转型的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途径,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这些平台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和资源,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政策的支持也是数字化转型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的出台,数字化转型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这些政策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也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人工智能和成本控制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成本结构和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变革管理的承诺也在不断加强,企业正在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和引导数字化转型的过程。
成功案例和经验分享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不同行业的成功案例,企业能够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和策略,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实施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预测的依据包括市场驱动因素、行业和区域分析、技术发展、市场细分和地理分析以及历史数据和趋势。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对数字化转型市场未来发展的全面和深入理解。
技术驱动和跨界融合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不断涌现,从潮华玻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到中国宝武的智能工厂,从GIS+BIM的跨界融合到康平纳的工艺创新,这些案例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体来看,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趋势显示出快速增长的潜力,技术驱动和跨界融合的创新,以及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共同推动了数字化转型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数字化转型无疑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何国鹏:在数字化转型的宏伟蓝图中,投资与财务规划是支撑企业前行的坚实基石。面对这一战略决策,企业必须深入洞察成本效益、投资回报以及资金筹集的层面,以确保转型之旅既稳健又高效。
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数字化转型项目的关键起点。企业需细致审视从销售-项目获取-采购-生产施工-交付全流程等一系列成本,并对照转型后运营成本的降低、人力资源的优化以及组织成本的节约。同时,效益的衡量不仅限于直接的财务收益,还包括提升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等间接优势。
投资回报率(ROI)作为衡量投资绩效的标尺,通过公式ROI = (净收益 / 初始投资) × 100%,清晰地映射出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益。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了投资的直接回报,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与行业标准或基准相比较的量化视角。
在资金筹集方式上,企业拥有多元化的选择。自有资金作为最直接的来源,其优势在于无需偿还且不受外部约束。而吸收直接投资、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则为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资金通道,尽管这些方式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财务负担和风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补助在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扶持,政府不仅缓解了企业的财务压力,也为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数字化转型项目在不同行业的成本效益分析案例研究进一步提供了实践视角。从金融、公共安全到制造业,各行业的成功案例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在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的深远影响。
准确计算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回报率(ROI)需要明确目标、收集数据、计算成本与收益,并进行结果分析。这一过程不仅要求企业对预期效益有清晰的认识,也要求对成本控制和市场变化有敏锐的洞察力。
最后,企业在筹集资金支持数字化转型项目时,需综合考虑各种筹资方式的优劣,并根据企业发展阶段、资本结构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明智选择。这一决策过程涉及对投资利润与筹资成本的权衡,对资本结构和发展规模的考量,以及对风险与收益的综合评估。
通过这些深入的洞察和周密的规划,企业能够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记者问:既然 “成本中台BP战略财务理论”对于数字化转型有这么多支撑,那您能详细介绍一下成本中台BP战略财务理论的内涵与实践吗?
何国鹏:当然可以,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并且在推行业财融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数据孤岛、流程对接不畅、变革抵抗、技术系统不兼容、组织架构调整模糊等一系列问题。成本中台BP财务战略,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成为企业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策略。
成本中台BP战略,本质上是一种集中化的管理理念,它通过构建一个统一的平台,通过全流程和全系统两个维度,来疏通在推行数字化流程上的阻碍点和瓶颈,以及从组织架构,责任转变、角色转变、认知转变、思维转变、立场转变等各方面的转变来消除部门墙、责任推诿、业财不融合等企业痛点和问题。
在整合企业内部的技术、业务流程和数据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复用。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用成本控制的方式来实现最根本的业务和财务的充分融合”的架构方式,通过降低试错成本,加快响应速度,实现“降本增效”。
在实践中,成本中台BP战略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基本特征。首先,它具备高度的复用性,通过业务、数据和技术的抽象,形成企业级的服务能力,消除了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各分子公司间的壁垒。其次,它具有敏捷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支持前台业务的快速创新试错。此外,成本中台还具备智能化特征,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决策质量。
成本中台BP战略财务理论适用于不同行业,主要适用于高科技行业、制造业、互联网行业、房地产行业、能源行业。
对于高科技行业,主要的投入是研发,要对研发项目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投资回报分析,以及新产品的商业评估和潜力分析。
而制造业,主要是管控生产成本、优化供应链和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及资本支出决策,和设备投资的财务分析。
在房地产行业,主要对房地产项目的预算和财务规划、市场分析,成本控制手段,评估房地产投资的可行性和回报等,后面将在“三纵一横两线”和“三维全息成本管控”理论中具体描述。
而对于互联网行业,主要是用户增长、用户获取成本和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的分析、产品研发和IT基础设施的成本预算管控等。
对于能源行业,主要是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能源项目的资本支出与投资回报分析、能源产品的成本控制与价格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的效率优化、环境与社会责任的合规性评估、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分析、能源市场的供需动态监测、财务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综合评估、以及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等。
然而,成本中台在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如市场需求和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以及数字中台建设的高投入和长周期等。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可以借助数据智能服务商的力量搭建数据中台,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或通过部分云化的混合云建设提升业务需求快速实现的速度。
在衡量成本中台战略的成功与否时,可以从投资回报率(ROI)、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成本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以及通过提前规划和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业财融合,如果业财融合的不充分,不彻底,那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就无法体现,对于用数据决策就会形成偏差,这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是致命的隐患。而成本中台BP战略财务理论,通过“5步7控5大战略”全流程+“5步8控5大战略”全系统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如说“5步7控5大战略”全流程管控,从销售、项目获取、采购、生产、交付5个递进流程形成层层递进的全流程管控方式。
1.销售,对应的是客户战略,采用的方式是客户成本管控,其核心就是在有限的资源内将优质的资源向优质的客户进行倾斜,对客户采用价值模型的价值分析。
2.项目获取,对应的是价值战略,采用的方式是两个管控,价值成本管控和目标成本管控,价值战略的核心就是从经营和风险两个维度通过可研评估的方式进行整体项目的方案优化。
3.采购(分项招标),对应的是供应链战略,采用的方式是供应链成本管控,其核心就是以链主的视角来看待整个产业的交易。
4.生产(施工),对应的是实施战略,采用的方式是动态成本管控和施工成本管控,动态成本管控就是根据项目获取阶段所设计的所有指标,通过动态的落地对比反馈,及时纠偏,及时调整,出现重大偏差时需要查找和分析原因。而在动态成本管控过程,也是项目经营目标逐步落地的过程。
5.交付,对应的是交付战略,采用的方式是交付成本管控,所要对应的就是交付单元、开票计划、交付计划,将这三个部分进行有机联动,最终达到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而在交付战略里最重要的就是进行项目决算,形成成本复盘,总结传承经验,项目决算不仅是对项目的总结、评价,也是对信息资产的刷新。
总之,成本中台BP战略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点,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还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探索,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成本中台BP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