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运行的省级虚拟电厂平台,同时也是目前中西部地区接入虚拟电厂聚合商最多的省级虚拟电厂平台。
虚拟电厂能够将数量多、分布广、单体规模小的需求侧资源“化零为整、聚沙成塔”,通过聚合的方式纳入全市虚拟电厂平台统筹调度,提升电力调度能力,丰富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手段。
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涂兴永介绍,重庆是西南地区唯一的能源净调入省市,作为国家电力保供重点区域,今年迎峰度夏肩负着保电网安全、保居民用电、保重点企业用电的使命担当,这对迎峰度夏电力运行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增强重庆电网调节能力,提升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自2023年起就牵头着手建设虚拟电厂。历经政策研究、平台开发、运营商接入等阶段,到现在正式上线,标志着重庆负荷管理模式从“政府指令”向“市场调节”的正式转变。
涂兴永表示,希望通过推进虚拟电厂的高质量发展,为重庆市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发布仪式上,重庆市电力负荷管理中心介绍了重庆市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情况。重庆市虚拟电厂以构建“1+N”虚拟电厂建设运营服务体系为发展目标,“1”即全市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先期聚焦于核心功能开发,逐步扩展至全功能覆盖,确保系统稳定可靠;“N”即选取代表性区域或项目进行试点,验证“1+N”模式的可行性与效果,积累宝贵经验后逐步推广至全市范围。
重庆市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打造了“三全”功能体系——全流程服务、全品类聚合、全场景应用,最终将构建集需求响应、辅助服务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于一体的虚拟电厂系统,全面支撑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据介绍,目前平台具备高效的智能化管理特性,系统较好地整合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实现对分布式资源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和优化运行;具备灵活的可扩展性,可以不断增加新的分布式资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行策略,降低电力供应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系统具备超强的安全防护能力,对客户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数据保护都添加了防火程序,保障虚拟电厂信息安全。
“作为新质生产力在能源领域的重要落地实践,虚拟电厂将不同空间的可调节负荷、分布式电源、客户侧储能进行聚合,实现自主协调优化控制,有助于缓解电力供需矛盾、降低用能要素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介绍说,“大力发展虚拟电厂,既是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助力工商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虚拟电厂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目前,重庆市已建成全市统一的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累计接入聚合商10家,聚合意向客户5993户,意向可调节能力22.09万千瓦。其中,重庆电动、汇智能源、清安储能、三峡水利、中广核等5家虚拟电厂已通过能力校核,确定可调能力9.21万千瓦。
发布会现场为重庆市虚拟电厂运营管理中心正式授牌。该运营管理中心是全国第二个、国家电网范围内首家获得省级政府授牌的运营管理中心。
同时,首批虚拟电厂正式启动投运,这标志着重庆电力事业发展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进一步为助力重庆地区能源保供发挥积极作用。
■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重庆需求侧可调节资源潜力巨大,部分工业负荷、降温负荷、充电桩、储能具有相对灵活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各类市场主体的技术经济特性各异,没有形成合力。亟需发挥虚拟电厂在市场环境下对各类小微资源组织协调的主动性,将数量多、分布广、单体规模小的需求侧资源“化零为整、聚沙成塔”,通过聚合方式,参与现货、辅助服务、需求响应等各类市场交易,在电力供需平衡调节中实现高效率、规模化的快速响应,丰富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手段。
■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十三五”以来,我国新能源持续保持高速发展,风光新能源逐步成为发电装机主体、发电量增量主体。供给侧结构加快调整,随机性波动性增加,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给配电网运行带来前所未有挑战,亟需通过虚拟电厂方式,聚合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运行调节和电力市场交易,促进分布式新能源就近消纳。
■助力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已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带动重庆产业升级的重要增长点。虚拟电厂作为跨领域、跨行业融合的代表性业态,一方面可以促进先进能源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进程。另一方面,能够带动需求侧市场主体参与电力交易,为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广阔的商业机遇,为能源技术和业务业态创新发展注入内生动力。